集百科

朱棣!如何成就皇帝之路的?他的运气真的如后人说的那么好?

时间:2023-04-03 21:51:27

1、朱允炆政权义薄云天,亲手送道义。在朱棣造反前,朱允炆彻底的违背了朱元璋建立的藩王体系和宗法制度,继位后接连逼死了几个叔叔,这种恶性事件给予了朱棣莫大的道义优势,所以朱棣的可以根据朱元璋的规定的“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规定,合法合规的去造反;


2、朱允炆政权政治上的短视和无知。首先逼反了叔叔,那就是不死不休的战争,那种在乎杀叔叔恶名的宣称,过于惺惺作态,同时既然对方以靖难为口号,那么就要打消对方的口号,要么学汉景帝杀大臣,让他无难可靖,要么学朱瞻基亲征,明示天下,是皇帝我朱允炆要朱棣死,把靖难变成平叛。反观朱允炆同学,一惺惺作态,二无知。


3、战略上的大意轻敌,赌徒心态。双方实力差距巨大,如果稳扎稳打的方式,最终一定能耗死朱棣,但是建文元年7月派出耿炳文出击,8月败亡,9月就赶着李景隆去打,结果李景隆到了北平就是十月寒冬,李景隆大败,第二年四月又赶着李景隆出击,这个时候距离上次大败不足半年,然后再次大败。这种戏码在之后的战争反复上演,每次大败之后,不做休整,立即投入更大的赌本,一败再败,导致己方越打越弱兵员不济,敌方越战越勇。


4、勋贵集团和宦官集团对文官政治的否认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建文帝的政府中文官的色彩很重,而勋贵被边缘化,所以在内战中勋贵和宦官都若即若离的和朱棣保持联系,无论是宦官提供的防务信息,还是勋贵打开南京城门,可以说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5、朱棣个人能力,出色的政治家,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出色的军事家,战役战略指挥无可挑剔;


燕王府亲卫偷袭杀死北京几个军官,占领北京。

建文快速集结十万北京军队准备消灭燕王叛军。

燕王派人招降,北京附近的军队人心浮动(毕竟一大批人的亲戚在燕王手下),纷纷溃败。燕王囚禁了宁王,获得了他的军队,扩充了自己的力量

建文帝派李景隆率大军和燕王决战,燕王屡战屡胜所向披靡,虽然兵力优势极大但是李景隆完全不能抵挡。

北军一路攻城掠地到济南,济南城守备森严,屡攻不破。

于是北军潜越济南,直接围攻南京。南京城内因为屡战屡败被革职查办的李景隆和对建文帝怀恨在心的诸藩王开门投降,于是城破。

建文帝就这样失踪了。

靖难功臣第一位: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朱允炆

其实朱棣能夺权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有实力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在朱棣造反的那个节点,最能打的武将偏偏就是朱棣本人,即使不算朱棣,像是张玉和朱能等等也比中央的将军实力更强,当然朱棣的成功也少不了运气,如果当时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朱标,那么朱棣大概率只能当个藩王,说到底朱允炆不是个成熟的政治家,而建文集团虽然足够忠诚,但是缺乏有大局观的战略家,比如说姚广孝这种的,不过即便如此,朱棣的成功也是九死一生,并不是那么顺风顺水和一帆风顺的!

靖难功臣第二位:大明战神李景隆

靖难功臣第三位:黄子澄和方孝孺并列。

个人觉得齐泰还是可以的,给建文帝的建议都是对的,奈何建文帝听不进去呀。



其实我个人在古代的众多皇帝里面就喜欢两个一个是李世民另外一个就是朱棣了,朱棣虽说是造反,不过如果不造反明朝很有可能二世就没了,这可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了,如果只是二世就没了就太过于可惜了,也就没有后面的洪武盛世,宣德盛世,郑和下西洋等等千古流传的著名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