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进行精神恋爱的情侣,在没有性接触的情况下,也能爱的死去活来,另一个是电影深情演绎的男女因滚床单而发展出的深刻爱恋故事。对于这两个故事,或许我们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到底因为相爱才想要有性,还是因为有了性才去爱呢?爱情和性到底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夜情的爱到底算不算爱?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缺乏这种因性而爱的例子。比如,有一个人爱上了“一夜情”的对象,后来,又把“一夜情”变成了“多夜情”,然后两个人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但是,大部分由性关系开始的感情往往很不容易善终,只有极小数的人能最终走向真正的幸福。
道理也很简单,男女主人公在踏入婚姻殿堂后,男主人公很快的就对女主人公的身体失去了兴趣,两个人开始了对彼此的虐待和折磨,最终故事以悲剧收尾。
在这种由性吸引而开始的感情中,往往激情的成分占了一个很大的比例。如果两个人在建立关系以后,又不注意培养感情,尤其是信任感和亲密感,那么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因性吸引而燃起的激情很快就会由新鲜感的消失而逐渐淡化。
最终,一段美好的爱情佳话,很可能就会沦为一个香艳的风月故事。这个故事也折射出当下年轻男女的情感世界,对他们来说,性可以只是一项娱乐,而爱则沉重无比。
正如钱钟书先生的那句话:“爱情跟性欲一胞双生,类而不同,性欲并非爱情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升华。”
而无论男女,在没有性做基础下的爱是不牢固的,没有爱做点缀的性,当然也是索然无味的。虽然性很重要,但不是你的人生主题。如果一开始就约好只想要性爱,就要告诉自己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不要想拥有太多别的。
没有性就不是爱情
你渴望柏拉图式精神恋爱吗?你是否愿意让爱情更像一场心灵对话,在彼此的心灵深处寻找共同语言和享受志同道合所产生的情投意合,并以此为纽带拥有更坚固的感情基础?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关于爱情,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我们先做一件事吧。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的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以后,他却空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文他:“怎么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的,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这就是著名的柏拉图式恋爱,就是追求精神恋爱,以双方在精神层面达到的共鸣理解从而两情相悦的一种情感维系状态。
那么,什么才是爱的本真呢?爱更多的是人作为群居动物渴望从其他同类成员处得到的情感心理需求,从而获得个人认同感和安全感的心理来源,是完全纯粹的无欲望情感,无关金钱,地位,权势。
其实,精神恋爱也是有行体验的,精神恋爱的情侣并没有谈论有关性的话题,也不曾做任何与情欲有关的动作,那他们之间的性成份又从何而来?
事实上,世间男女如果没有性能量的驱动,彼此之间根本不可能有爱恋的感觉,即便是精神恋爱的情侣,也是受性的吸引才相爱的。
另外,精神恋爱也是有生理基础的,而且只有那些心理和精神正常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由情感交流带来而带来的快感。
因爱而性,还是因性而爱
在爱性之间,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爱情因性而更加美好,性因爱情而变得神圣。这句话可谓很好的诠释出了爱情和性的关系。
对于相爱的男女,彼此都渴望与对方的身体发生亲密接触,在俩人私密的空间里,彼此都会将自己完全裸露在对方面前。形成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忘我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俩个人无条件的信任对方,不得不说是一种深刻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情感生理的需要,更是肉体的结合,彼此双方可以更进一步的确认爱与被爱的感觉。
但要提醒的是,我们应该因爱而性,如果是因性而爱的话,那么这种由性关系而开始的感情往往不会长久。因为彼此双方只要任何一方找到了新的性伴侣,这份感情就自然不欢而散。
在由性而爱的感情中,激情的比例占大多数,一旦激情退却,俩个人又不注意培养感情,你怀疑我出轨,我怀疑你鬼混 失去了信任感和亲密感,那么自然而然,一段时间后,这种因性而爱的吸引的激情很快就会于新鲜感的消失而逐渐消失。最终演绎成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而因爱而性的感情更容易稳定和长久,因为彼此间是先有爱再有性。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了性的存在,更加有助于加深彼此的感情,才能让彼此双方的关系变的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