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一口读完三个小故事分别是《祥哥的胡琴》、《聋子和瞎子》、《跛乞丐》,相比《祥哥的胡琴》、《聋子和瞎子》。《跛乞丐》让我特别有感触。
《祥哥的胡琴》主要讲的是,一个叫祥儿的孩子得到了父亲的胡琴,母亲让祥儿自己摸索如何去弹奏,祥儿在森林里用胡琴模仿各种各样大自然的声音,泉水、风儿和小鸟都成了祥哥的老师,在大自然中祥哥胡琴拉得越来越好。祥哥把胡琴拉给妈妈听。妈妈觉得太好听了,让祥哥拉给所有人听。祥哥到音乐会上去演奏,可听众们嘲笑祥哥乐器丑陋,模样寒酸,他们纷纷走出音乐厅。最后祥哥回到了家乡,家乡的人们听了他的琴声都感到甜美、舒适。
读完后,我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感觉叶老想表达依旧是对,自持上层社会人的讽刺,听不懂大自然的声音,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大。而网络上的评价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也只有生活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听得懂”。我认为这个评价是脱离了历史背景的。
《聋子和瞎子》我个人认为似乎很容易理解,却不然。
主要讲的是另个残疾人,一个是聋子一个是瞎子,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瞎子觉得当聋子好,聋子觉得当瞎子好,最后在一个神奇的风车帮助下,让他们互换的一下,没多久他们就后悔了,更不快乐了,但是他们便不回去了。
三年级的女儿看完后得出的想法是:不要去羡慕别人,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其中神奇的风车一段话很让人感触:“不论是什么人,总觉得自己是的吃苦的,人家是快活的,待到人家的境地,又觉得是吃苦了,你们何必也这样做呢?”
最后很能打动我的一篇是《跛乞丐》这篇文章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倒叙跛乞丐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他的命运是复杂的,青年时有梦想不想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棺材匠,他觉得棺材匠很晦气,在和父亲一次正面硬刚之后便离开了家,去寻找自己的想做的事情。
那么他到底追求的又是什么呢?
从孩子、青年、女郎的话语中,他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绿衣人!
因为绿衣人和父亲的棺材匠的职业是截然相反的,绿衣人给人带去希望,他喜欢这种感觉,尽管绿衣人仅仅就是邮政快递员。
因为热爱这份职业,所以他跑的比别人快,取信送信也比别人多。他为了让人早点看到信件,努力地奔跑,不怕疲倦,也不想休息。
这么努力的人结局应该很美好吧,可是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他的善良他失去了工作跛了腿。这个结局让人唏嘘。
是什么造成这个结局的呢?他不应该善良吗?不!他不应该走出舒适区去追求梦想吗?不!
那是什么呢?依旧是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留下读者自己去思考!
为什么这篇如此打动我呢?在当今社会上,有多少个“跛乞丐”的人,努力工作善良勤劳,当然在当今社会,好人不会像文中“跛乞丐”那么凄凉的结局,但他们真的被善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