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措施包含以下内容:
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措施:包括临时反倾销措施(如临时反倾销税、现金保证金、保函或其他形式的担保、预扣反倾销税等)、价格承诺和反倾销税。
反补贴措施:包括临时反补贴措施、价格承诺及反补贴税。
保障措施:包括限制进口数量、提高关税、实施进口配额等。
紧急措施:包括限制进口、实施关税提升等。
社会救济措施
最低生活保障: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特困人员供养: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受灾人员救助:对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提供生活救助。
医疗救助:包括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
教育救助:对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离婚时的救济措施
财产分割:在夫妻共同财产中,依法进行财产分割,按照夫妻协议或法院判决,将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确保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赡养费:离婚后,如果有未成年子女或需要赡养的父母,受赡养人可以向另一方请求赡养费,以满足其生活需求。
抚养权:离婚后,如果有未成年子女,双方应协商确定子女的抚养权,确保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得到妥善安排。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出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分担债务:离婚时,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分担夫妻共同债务,确保债务得到妥善解决。
违约救济措施
损害赔偿: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负责的损害赔偿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损失额相等,包括财产的毁损、减少和为减少或消除损失所支出的费用,以及合同履行后可能获得的利益。
实际履行: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实际履行合同义务。
宣告解除合同:当对方当事人根本违约后,守约方可以宣告解除合同,并需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通知。
承担利息:一方当事人没有支付价款或其他拖欠的金额,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对这些款项收取利息。
中止履行合同:在预期违约条件下,守约方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家庭暴力的救济措施
向基层妇联组织寻求帮助。
要求公安机关的介入,包括报警和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向人民法院提出自诉。
借款人违约的法律救济措施
依法催收,中断诉讼时效,包括直接送达催收、通过现场公证催收、邮寄催收等方式。
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也能产生中断诉讼时效的效果。
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委申请仲裁。
向有关部门主张债权和公示债权。
社会救济途径
社会救济: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
物质帮助:包括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和援助。
精神救助和公共援助: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精神支持和援助。
这些救济措施涵盖了不同领域和情况,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