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移送到不同部门的情况如下:
民事案件
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移送是法院内部,包括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
刑事案件
由公安机关接警立案侦查,认定构成刑事犯罪后,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侦察结束后,确认有犯罪事实,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
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如公安机关或检察院。
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
移送监察机关处理。
证券违法行为涉嫌犯罪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发现证券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民间借贷行为涉嫌刑事犯罪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诉讼案件
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移送到主管机关,一般可以是检察机关或者法院,尤其是在涉及到职务犯罪案件的认定上,一般应当由公安机关直接移送到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直接处理。
行贿罪和受贿罪
主要负责移交的机构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纪检监督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审计移送处理事项
包括案件线索移送处理事项和非案件线索移送处理事项,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事项,主要包括涉嫌刑法有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以及其他应当由公安机关侦查处理的案件线索。
土地卫片图斑农民违法建房
违法线索移交农业部门,由农业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并函告处理情况。
总结:
案件根据性质和涉及人员的不同,分别移送到法院、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或相关主管部门。具体移送部门需根据案件性质和相关法律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