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永辉的叶国富时代,不要“胖改”要“富改”?

时间:2025-04-02 14:06:00

文|新媒科技评论

近日,永辉超市召开了一场颇为“戏剧化”的股东大会。

在永辉超市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中, “名创优品系”以第一大股东身份拿下三席董事席位,创始人叶国富出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永辉超市正式进入到“叶国富时代”。

去年9月,名创优品在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后,其CFO张靖京曾明确表示,“名创优品不会控制董事会,不会成为实控人,未来也不会并表。”

昔日的承诺仍言犹在耳,但叶国富却“等不及”了,在“胖改”之后,永辉超市还要迎来“富改”。但这一次,其能否真的能带领永辉超市走出泥沼?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近日,永辉超市在福州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主要审议公司董事会换届事宜。最终,叶国富高票当选新任董事,并被任命为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原CEO李松峰落选且未获续聘。

值得一提的是,永辉超市换届选举第六届董事会时,共有6名高管被提请为永辉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名创优品CEO叶国富、CFO张靖京、独立非执行董事王永平,以及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董事张轩宁、CEO李松峰,名创优品、永辉超市各占一半席位。

但李松峰得票仅20.6%,未能当选非独立董事,如此一来,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在非独立董事席位中的平衡,也被打破了。

与此同时,会议还通过了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的议案,由叶国富担任组长。颇具戏剧性的是,永辉超市原大股东张轩宁对这一议案投出了“反对票”,他认为“当前高级管理议案中,未涉及CEO安排,这令人深感忧虑。”

但显然,仅持有永辉超市7%股份的张轩宁,并不具备充足的话语权来改变这一议案。

随后,永辉超市宣布聘任了多名高管,但原CEO李松峰未获续聘,在此之前,董事会授权公司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也就是说,叶国富间接成为了永辉超市的“事实CEO”。

去年,名创优品斥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几乎掏空了名创优品全部的账面资金。对叶国富来说,此战自然是许胜不许败,亲自下场管理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拿下实权之后,叶国富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马上便宣布了三大重要改革:

一是组织变革,推动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二是运营变革,继续推动门店调改;三是供应链变革,去掉中间商,聚焦核心、优质的大供应商,大力推动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开发。

在组织变革方面,永辉超市将会在今年关店250-350家,相当于砍掉了1/3的门店。目前,永辉超市已经将位于黑龙江、吉林的12家门店卖给比优特,率先动刀永辉品牌势能相对较弱的区域。

在供应链变革方面,永辉超市计划在今年上架60支新品,孵化出至少10支超过1亿元的超级战略大单品,并计划在3-5年内,推动自有品牌达到永辉整体销售额的40%。

如此下来,永辉超市可以说是彻底“重塑筋骨”,这也意味着过去由“张氏兄弟”主导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以及由“京东系”主导的大厂管理模式,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但外界更期待的是叶国富彻底掌权之后,到底能给永辉超市带来什么?

叶国富等不及“胖改”

去年,名创优品宣布收购永辉超市时,叶国富的态度尚不是如此强硬,他表示自己不会参与永辉的管理,只是看好胖东来对永辉超市的调改成果。

但仅半年时间,叶国富就亲自主导了一场“逼宫大戏”,这既体现了他对永辉超市未来发展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调改进度的担忧。

一方面,“胖改”效果不如预期。从2024年5月起,永辉超市已对郑州、合肥、广州、北京、成都等地的门店开始“胖改”,至今已改造了40多家门店,但大部分门店都只公布了调改后重新开业的第一波数据增长,没有更新后续的经营状况。

这难免让外界担忧,在调改热度过去之后,这些门店是否仍能维持业绩增长。目前来看,大部分“胖改”门店在热闹过后,人流、销售额均开始下滑。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观察到,“胖改”门店的热度正在下降。例如,郑州信万广场店在去年6月重新开业时,日均销售额增长了接近14倍,但3个月后销售额增长倍数降至6-7倍左右。

根据多家媒体观察,部分位于北京、南沙、深圳,已经完成调改并重新开业的永辉超市,客流量与刚开业期间相比均有所下滑。

事实上,调改门店的客流量随着消费者的“新鲜劲”过去而出现下滑,也在情理之中。但相较于此,消费者质疑永辉超市“胖改”是换汤不换药,这才是调改的最大槽点。

有网友在公众号评论区留言,表示“胖改”只是调整了商品的展示形式,本质上并没有变革。包括熟食产品质量不高,缺少引领性走量的品类;内部管理也依然混乱,所谓“待员工如家人”只是学了胖东来的皮毛,却根本没有执行到位。

对此,永辉超市相关人士曾回应,表示“不少消费者称(永辉)只学了胖东来的皮毛,但我们是很认真地在调改产品、调整员工的福利,只是小朋友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希望多给我们一点时间。”

但另一方面,叶国富却没有耐心了,永辉超市的亏损依然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根据财报预告,永辉超市2024年预计净亏损为14.0亿元,对比2023年业绩并未明显改善。具体来看,永辉超市在2021年-2023年已分别亏损了39.44亿元、27.63亿元和13.29亿元,四年合计亏损近百亿元。

永辉超市将去年的亏损归因于零售行业的整体挑战,以及经营模式转型带来的前期阵痛。数据显示,永辉超市在去年5月开始进行“胖改”,毛利率从一季度的22.85%下滑至三季度的20.84%,这些都是其为“胖改”所支付的学费。

面对“胖改”的阵痛期,叶国富更希望“快刀斩乱麻”。从去年至今接近10个月的时间,永辉超市只完成了40+门店的调改,如果要将永辉超市700+门店全部调改完毕,这还得10多年的时间,永辉超市已经“等不起”了。

因此,无论是出于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的考虑,还是提高门店的调改进度,永辉超市都需要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也是叶国富躬身入局的原因。

“富改”推动品质零售

在叶国富看来,中国零售的未来只有两种模式,一是低价模式,二是特色零售。特色零售可以是山姆、胖东来等品质零售模式,也可以是名创优品一直在做的兴趣零售模式,永辉超市想要对标的正是“品质零售”。

这也是叶国富在去年“押注”永辉超市的原因之一。但零售市场在经历了线上电商、新零售模式等一系列冲击之后,线下消费的场景、需求都有了新的变化,“富改”还有什么新招?

在股东会上,叶国富透露了当前调改门店的盈利情况,他表示门店在开业3-6个月后已基本进入平稳期,接下来将集中精力改善盈利能力,提高毛利和提升人效。

不难看出,叶国富已有了向根本动刀的决心,直击零售行业的核心环节——供应链。

首先,在供应链改革方面,叶国富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质疑传统的KA模式,他在股东会上也明确表示,要彻底改变超市向供应链收取进场费的短视行为,另外,供应链廉洁问题也是未来的重要改革方向。

据与永辉合作的品牌商透露,已经接到永辉超市的通知,要求其与超市直接合作,否则将锁码清场,叶国富正在努力去掉中间商“赚差价”。

但相较于名创优品的日百用品,超市拥有百倍级规模的SKU,供应链改革的困难不仅来自于外部供应商,还有内部管理部门能否承担起“去中间商”后的额外工作,员工的积极性是否到位,这些也是供应链改革的考验。

其次,则是增加自营产品,目前永辉超市自营品牌占比为5-15%,未来要达到40%以上,这一比例也接近山姆的自营品牌占比。叶国富透露,将与胖东来一起打造自有品牌,成立辉链供应链公司。

据悉,永辉超市已经任命了赖淑珍为商品中心标品二部(即食百部门)的负责人,赖淑珍来自名创优品,曾经是护肤品类的经营者。

叶国富在股东会上表示,未来会花更多时间参与永辉超市的管理,全力推动其发展。由此可见,永辉超市推动自营品牌的决心。

最后,学习胖东来模式,依然是支撑永辉超市想象空间的关键。叶国富计划在今年内完成约200家的调改,在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该改的改,该卖的卖,该关的关”,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才能承接供应链的“新故事”。

时至今日,零售行业早已没有“新零售”“旧零售”的区别,对消费者而言,谁能提供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谁能满足购物之外的情绪体验,谁就能虏获消费者的芳心。

这条通往“零售新未来”的路径看似简单,但也是一场复杂的“基因手术”,叶国富要向零售行业“动刀”,自然也有不少压力和市场挑战。

不过,如今叶国富手中的“牌”并不少,既有胖东来的烟火气,也有名创优品的造品能力和永辉超市的供应链底蕴,这场釜底抽薪的变革,其也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