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候鸟种菜人:小“银刀”割出大产业

时间:2025-04-03 14:57:00

记者 张朝

3月31日,凌晨4时的西平县五沟营镇蔬菜基地,400盏头灯刺破夜幕,照亮4000亩翡翠般的菜畦。来自南方的职业种菜人身体弯成整齐的弧度,银色的小刀翻飞间,奶白心菜精准保留10厘米根茎。这是这些种菜人40余年淬炼的肌肉记忆。

给蔬菜喷洒水分。

五沟营镇的蔬菜基地由西平县海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河南光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组成。公司以畜禽饲养、蔬菜种植、智慧农业为产业主线,走“养殖基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有机肥生产——绿色蔬菜种植——冷链物流配送”绿色生态循环综合农业之路,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候鸟种菜人成为这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天黑劳作。

海蓝牧业总经理代红艳介绍,职业种菜人来自广东、广西、云南及贵州等地。在蔬菜基地中央位置,公司为这些种菜人打造候鸟社区,整齐的房舍间飘着腊肉的香气。公司也给予这些职业种菜人优厚的待遇,社区开通了5G网络系统,每家都有灶台,可以做从家乡带来的腊肉炒菜。公司还包了他们的来往路费。在公司的协调下,当地的幼儿园还安排车辆接送他们的孩子上下学。

头灯刺破黑幕。

时下,天气渐热,蔬菜长得快,工人为了采摘最好的蔬菜,每天四五时就出工,晚上戴着头灯奋战在菜地里。

这些职业种菜人每年春节过后便来到五沟营镇,一直忙碌到12月,带着一笔丰厚的工钱回家过个快乐年,第二年的3月初又陆续返回。

精细摘菜。

他们中大多是一家数口人在这里,有的是一家三代人都在这里。青年小韦来自贵州紫云县,其父母亲、岳父母还有小娃娃,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夫妻俩带着孩子并肩劳动。

在菜地,他们将收割的蔬菜放入菜篮,再送入冷藏仓库,第二天一大早这些新鲜的蔬菜便踏上疾驰南方的货车,再过10多个小时,出现在深圳、广州、东莞、南宁等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有些蔬菜则会漂洋过海到国外。

这场持续数年的南北协作,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劳动场景,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清明上河图”。

南方候鸟种菜人在西平团结协作,共同劳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