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布萨尼·恩戈卡维尼】
“全民繁荣仍触手可及——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直面当下的僵局。”
2025年4月27日,南非迎来民主31周年纪念日,站在一个决定性的十字路口。那个对新生自由充满忐忑、以“彩虹之国”身份自我陶醉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如今,如同一个已无法再被庇护的成年人,这个国家必须接受有意识的行动、痛苦的责任和持续的自我认知。
民主初期,南非曾洋溢着乐观情绪,享受着世界慷慨的善意。南非从种族隔离的阴影中走出,以和平转型、进步宪法和和解精神震撼了世界。就像一个被社区关爱呵护的孩子,它沉浸在新的身份中——一个承诺之地,弥合种族裂痕,扩展公民权利,树立共同繁荣的宏愿。制度逐步建立,民族自豪感重燃,梦想跃入全球视野。
但童年不会永恒。每一个成长故事都教育我们,失去天真意味着新的、常常伴随着痛苦的责任。2004年至2014年的第二个民主十年,是南非的青春期:自我探索、躁动不安、理想主义与日益矛盾并存。国际社会对南非的宽容逐渐减弱,国内问题愈发明显。结构性不平等依旧存在,经济开始摇摆不定,腐败逐渐渗透,侵蚀着民主初期艰难建立的制度。但就像一个沉醉于新自由的青少年,南非仍相信变革近在咫尺,相信无需根本改革也能兑现承诺。

曼德拉
如今,南非步入完全的成年阶段。天真的面纱被彻底撕下。我们面对的挑战,不再只是种族隔离的遗留问题,而是自解放以来做出的(或推迟的)选择所导致的结果。不断上升的不平等、衰败的基础设施、缺乏安全的能源、脆弱的制度结构,如今已成为国家现实的一部分,除非被主动打破。南非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局:拥有复杂系统,却缺乏迈入高收入国家所需的动力与资源。
在国际舞台上,环境也已发生根本变化。后冷战时期的宽容全球秩序,已让位于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大国博弈、联盟重构和全球经济压力要求南非变得更具战略性、灵活性与决断力。作为金砖国家、G20和非洲大陆自贸区的重要成员,南非进入了需要“成熟”而非“怀旧”来维系影响力的领导圈。不再有人为失误找借口,也不再有人纵容失败。南非必须以一个成年国家的姿态,在动荡世界中引领、抉择、行动。
在国内,一场关键的重构正在发生。2024年大选打破了旧有的政治格局,催生出一个新的“国民团结政府”(GNU)——这不仅是勉强的妥协,而是民主意识的觉醒: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单独承担转型的重任。与1994年的GNU出于生存所需不同,这一次的联盟是出于集体治理的必然选择。
联合政治虽然混乱而令人沮丧,但标志着国家从年轻时期的非黑即白,走向成年世界的妥协与共识建设。这意味着共担责任、联合协作、以及耐心建立持久共识。政治作秀和对往昔辉煌的怀旧将无立足之地,唯有清醒的成熟才是出路。
然而,成年并不仅仅意味着负担,还带来新机遇。南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重燃包容性、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要打破中等收入陷阱,仅靠技术性改革远远不够,还需要对政治经济进行全面重塑:大胆投资技能发展、出口多元化、现代化基础设施、重构工业政策。这不仅需要一个有能力、有道德的政府,同样也需要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私营部门。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拒绝冷漠、主动追责的公民社会。
历史的阴影依然未散——土地被剥夺、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但这些过去的问题,不必永远主宰未来。解决这些历史裂痕,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系统性干预:以公平与生产力为基础的土地改革,解锁经济机会的空间重构,让青年为数字化、全球化的经济做好准备的教育改革。
种族隔离后所承诺的许多目标仍未完成。贫困、失业与不平等仍然困扰着国家的灵魂。但与此同时,数百万民众获得了住房、教育、医疗与机会。尽管遭遇挑战,宪政民主仍坚韧存续。
这一复杂现实,在《解放日记第二卷:对民主30年的反思》中得到了精彩呈现。在书中,南非的年轻与资深思想家以坚定希望与残酷诚实,共同面对这一切矛盾。他们提醒我们:历史并非线性,也非注定——它是奋斗的结果,是不断被争夺、重新想象的过程。
在民主31年之际,南非必须摆脱所有残存的幻想。青春不再是借口,偏离初衷的背叛不再能归咎于历史遗产。国家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其人民、领导人和制度的手中。
呼声已经响起:正视僵局,打破惯性,建设配得上自由代价的未来。
南非的成年旅程已经启程。而在成年世界里,历史毫不留情:要么通过成熟与行动崛起,要么因犹豫与否认而衰败。

《解放日记第二卷》,Jacana Media出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