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养老机器人备受关注。昨天,在2025上海民生访谈中,“人形机器人何时在上海展开服务”成为热议话题。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透露,上海将不断加强相关智能技术和科技产品在养老机构的场景应用。
养老机器人若仅依赖实验室数据,必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当下,部分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单一、实用性差,仅停留在简单对话和机械陪伴层面,凸显了技术研发与老年人真实需求间的差距。
让养老机器人真正“好用”,关键要拓展其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场景。智慧养老院的建设提供了良好范例——通过日常管理电子化、智能化,为老人定制“一人一案”专属照护方案,让老人感受到科技的便利与温暖。
除养老机构外,医疗机构和家庭也应积极推动老年人行为数据等的开放与共享,为养老机器人研发提供有力支撑。唯有多方协同合作,打破数据壁垒,才能让养老机器人拥有更丰富、真实的数据来源,提升其智能水平和服务能力。
银发经济浪潮中,养老机器人的“破茧之路”是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要让养老机器人摆脱“玩具”标签,成为能准确识别指令、预判老人意图、及时应急响应的银发群体“守护者”,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便捷、贴心的居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