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9日讯(记者 邓正可)近日,我国一部时长10分钟的科幻短剧《异影者》接连斩获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国际峰会第二名、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电影单元社会组“最佳视效”奖。

《异影者》是一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艺术创作之间冲突与融合的科幻剧。故事设定在2027年,人工智能公司奥林帕斯通过AI技术创作电影,实现了情感的精准刺激和标准化,导致人类情感反应趋于一致。传统剪辑师陈远决定制作最后一部纪录片,试图唤醒观众对真实艺术的感知。
陈远与AI助手Nova展开激烈对话,探讨艺术的本质与人类情感的独特性。Nova逐渐产生自我怀疑,开始质疑标准化是否真的等同于进步。最终,陈远冒着被AI系统抓捕的风险,成功导出纪录片,但系统并未完全崩溃,暗示改变才刚刚开始。短剧通过陈远的抗争与Nova的自我觉醒,探讨了AI时代下艺术的未来、人类情感的独特性以及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永恒冲突。
“整个作品的呈现,离不开言川导演的精彩剧本、对出图的高要求、团队大佬们的努力,以及超级奢侈的软件超分处理——通过将AI生成的图片高清放大、极致化,让作品达到甚至超越央视级别的视觉效果。”该剧主创之一、岳阳青年罗崴说。

身为岳阳人,罗崴将AI创作根植于本土文化基因:《剪纸岳阳》中,岳阳楼、洞庭南路、飘尾灯塔、洞庭湖大桥等岳阳文旅地标以剪纸形态呈现,AI与非遗剪纸的完美结合令人惊艳;《慈氏塔》中,AI复原的宋代砖雕与粒子特效共舞,让千年古塔在数字时空完成超现实重生……
“当AI开始理解《岳阳楼记》的忧乐精神,才是真正可怕的技术奇点。”面对热潮,罗崴始终保持清醒。在他看来,《异影者》的成功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提出了每个创作者必须直面的命题:我们是要做算法精准投喂的情感木偶,还是守护人性微光的持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