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丁戈隆东
近期,围绕中美关税战,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两次表态,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一次是承认美国目前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但不会降至零;一次是表示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达成协议。
这两次表态被舆论解读为“美国的态度出现缓和,中美关税战可能很快迎来转机”。但真相究竟怎样?中方又是如何应对的?
特朗普:145%太高,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一)
截至4月25日,中方已经连续两天、多次否认中美正在进行经贸谈判。
引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美方不要混淆视听”。
“我们一直在和中国会面”“他们今天早上开了个会”……不管特朗普怎么为中美谈判“找补”,都挡不住被中方“打脸”的现实。
为什么中方没有谈?答案很简单,氛围不合适,时机也未到。
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来解决问题,就应该放弃极限施压那一套,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
然而,现实却是美方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平等对话的态度,也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目前根本不具备对话谈判的基础。

(二)
事实也证明,美国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软化”。
目前美方透露出的信息是,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多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可能降至大约50%~65%。
第二种方案,则被称为“分级方案”,即美方将把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分为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和所谓“对美国国家利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其中对前一类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第二类商品的关税税率至少为100%。
不管是哪一种方案,美国对华征收的关税都比较高,远超正常贸易范畴,改变不了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的本质。
而且,从越南、欧盟、日本与美方的对话或谈判释放出的信息来看,特朗普政府发动本轮关税战,目的是将对各国的贸易逆差缩减至零,态度非常强硬,施压多过和谈。
特朗普政府认定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亏”了,所以急于通过关税极限施压“扭亏为盈”。

(三)
中国深知“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所以不会被美方牵着鼻子走。
特朗普的表态更像是美国放出的“烟雾弹”,为的是把球踢给中国、蒙骗中方去谈判,同时也是为了裹挟国际舆论、分化国际上反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国家。
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已与美国打了8年贸易战的国家,中国早已看清特朗普政府的真面目和底牌,选择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2025年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贸易摩擦进入高强度阶段,强调“增强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已经做好全面应对美国关税战的准备,不会被美国的“烟雾弹”蒙骗,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不变”应对外部环境的“万变”。

(四)
关税战损人害己。
美国滥施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本质上是以关税为手段颠覆国际经贸秩序,以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以牺牲全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服务美国的霸权利益。
一定意义上说,美国是在勒索全世界。
世界需要的是开放包容而不是封闭孤立,是主权平等而不是恃强凌弱,是公平正义而不是本国优先,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分裂对抗。
国际贸易一旦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有国家都会沦为受害者,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国际社会必须作出正确抉择,发出一致声音,采取共同行动。各方应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抵制美国单边霸凌行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
美国政府应倾听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与强烈呼声,停止针对他国的单边措施和霸凌行径,停止牺牲各国正当利益服务自身霸权利益,不要与全世界为敌,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 丁建庭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