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竹林,此起彼伏的锄头声打破了山间宁静,村民们弯腰采挖着破土而出的黄金笋,湿润的泥土随着锄头翻飞,一个个裹着金黄外衣的黄金笋接连出土。
眼下正值黄金笋上市旺季,竹农们迎来了忙碌的收获季,在赤水市葫市镇处处可见村民挖笋卖笋的热闹景象。

葫市镇群山环抱,竹林资源丰富,12.8万亩楠竹林地孕育着致富希望,2023年赤水市从福建引进企业,接手管理5000余亩笋用林,经过前期除草、施肥等管护措施,今年黄金笋的产量大幅提升。

贵州禾渔农产品仓储有限公司负责人魏礼富预估,今年其700多亩笋用林亩产可达600斤,毛笋产值约40万元,若制成当地的压榨笋或糯米笋,产量还将增加30%—50%。

黄金笋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收入,也带动了当地80余名群众增收。袁水是葫市镇天堂村村民,从小和竹笋打交道的他,在帮舅舅家挖完竹笋后,来到笋用林基地干活,凭借娴熟的手艺,每天能给他带来500元左右的收入。

山上挖笋山下加工,黄金笋采挖后,村民会在当天傍晚将竹笋运到当地的加工厂,确保黄金笋的新鲜度。

这两天,在兴睿笋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将刚收来的竹笋送进传送带杀青,随后切根去皮、分级分类加工。公司销售经理宋小红表示,目前每天竹笋收购量在100吨以上,按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笋,从论斤卖原料到精深加工创品牌,赤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采挖、加工、销售产业链,让竹笋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笋。

今年兴睿笋业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了零添加产品——竹笋乳化罐头。据宋小红介绍,原料收购后经杀青放入罐头,使其自然产生乳酸,再进行高温杀菌,这是工艺上的一大提升。随着市场对健康的要求日益严格,零添加产品的市场需求十分可观。

赤水作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楠竹面积达52.8万亩,今年,赤水市春笋预计产量10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