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
“‘巴渝治水’整合了22个部门690余项数据,监测感知点达1.5万余个,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建立了1个治水数据底座,协同5大治水任务,打造5大应用场景,形成1套支撑体系。”4月28日,在市生态环境局指挥中心“巴渝治水”应用系统高清大屏幕前,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郑阳华告诉记者,“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的建设使用,大大提升了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水环境问题发现及解决时效由此前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问题销号效率提高80%。
“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是重庆扎实有序推进“九治”攻坚,强化数字赋能,积极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手段构建形成“数字生态环保大脑”的一个缩影。
“重庆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环境要素治理和区域治理综合考虑,紧密结合国家下达的核心指标、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老百姓的期盼,围绕“九治”攻坚,结合重庆实际、自加压力,明确了两江四岸、消落区库岸环境治理的目标,要求地表水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均达到100%,全市农村黑臭水体两年实现清零,牢牢守住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郑阳华介绍,重庆坚持系统观念,建立了“9+38”工作任务体系,即开展9项专项行动、实施38项重点工程。
其中,保护一江碧水行动实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5项重点工程,守护美丽蓝天行动实施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试点城市创建等5项重点工程,土壤安全保卫行动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等3项重点工程,建设全域“无废城市”行动实施城镇垃圾分类治理等5项重点工程,白色污染减量行动实施塑料源头减量替代等3项重点工程,两岸青山提升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空间管控等4项重点工程,最美岸线打造行动实施河湖岸线整治保护等5项重点工程,宜居城市提质行动实施油烟异味综合整治等4项重点工程,巴渝和美乡村示范行动实施农村厕所改造等4项重点工程。
在此基础上,重庆推进“九治”攻坚与“生态报表”指标体系衔接,强化统筹协调、晾晒评价,将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做到同向发力、一体管控。
同时,重庆将“九治”推进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保督察和党建统领“885”、市级党政机关党建统领工作绩效、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等考核。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打表推进“九治”攻坚48项年度指标和24项重点工程。”郑阳华介绍,重庆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应急减排,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沿江1公里化工腾退地块土壤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力争6月前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域动态清零、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80%;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10项行动,深化建筑垃圾专项治理,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年底建成“无废城市细胞”4000个以上。
原稿点击>>改革奋进正当时|重庆创新构建“九治”生态治理体系-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