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梅花开立枝头。蓝军 摄

香洲区派驻春湾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果农共同采摘青梅。
梁文栋 摄

果农采摘青梅。
蓝军 摄

春湾镇青梅种植历史久远,近年来通过对口帮扶资源打通了销售通道。受访者供图

春湾青梅特写。蓝军 摄

春湾镇主要种植高产且质优的“萝岗青梅”。梁文栋 摄

春湾镇出产的青梅品质优良。受访者供图

香洲区派驻春湾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助种植户采摘青梅,大家笑容满面。施展华 摄
竹竿清脆的击打声在山间回荡,青梅如雨点般坠入袋子。4月以来,阳春市春湾镇3000亩青梅基地迎来采收旺季,从枝头到车间,采收、储运、加工的产业“交响曲”响彻山野,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传统青梅产区,春湾镇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已在卫国、山中间等村形成规模化青梅种植产业。今年,该镇青梅种植面积约3000亩,全镇青梅平均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总产量可达300万公斤,产值可达600万元,呈现产销两旺景象。
早年间,由于没有加工厂,春湾青梅主要销往外地加工厂,价格不稳定,加上一些梅树产量低,村民管理梅树的意愿不强,提高梅树产量和青梅收购价格是当务之急。“梅子不招虫,易种植,树龄4年以上可结果,有近30年结果期。”山中间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华分介绍,合作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集约土地连片种植、管理,无偿为农户提供青梅树苗,分片布局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淘汰老梅树,改种高产且质优的“萝岗青梅”,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管理技术。
2022年,在珠海市香洲区派驻春湾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春湾镇政府的努力下,春湾镇第一家青梅加工产业项目——阳春市春湾腾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每年以固定价格收购青梅,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
近日,笔者在春湾腾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看到,陆续有农户送来新鲜的青梅,部分腌制池里装满了青梅,一袋袋粗盐摞在腌制池旁,待用腌制好的凉果铺满了露天晒场和玻璃晒场,还有部分新鲜青梅经传送带运送到卡车上,将销往云浮新兴等地的加工厂。
“这几天我们按照每公斤1.6元,收购了几十万公斤青梅,现款结算。”春湾腾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洪余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23个腌制池,可同时腌制200余万公斤凉果。青梅腌制两个月后,再捞上来晾晒1—2个月,做成半成品后销往云浮新兴等地。
香洲区派驻春湾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李伯峰介绍,去年工作队筹集帮扶资金150万元,在凉果加工厂建成1500平方米的玻璃晒场,提高了晾晒效率,加快腌制池周转利用率,增加各种凉果收购量。除了青梅,合作社还收购三华李、枇杷、黄皮、金橘等水果腌制,腌制池几乎“全年无休”。
凉果加工厂的存在,为农户销售青梅提供了保障。但是,凉果加工厂没办法“消化”春湾全部青梅,部分青梅要销往外地;且凉果半成品和成品的价格还有一定的差距,利润大头在销售成品这一环节。李伯峰介绍,未来将探索扩大产能,延长青梅加工产业链,覆盖从青梅采摘到凉果成品制作、销售环节,提高青梅附加值。
赏梅花、摘青梅,春湾镇正积极推动农文商旅体融合,计划分两期推进青梅生态公园项目建设,促进青梅全产业链开发。春湾镇委副书记严维民介绍,项目一期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设观光路、生态停车场、小公园、入口标识等,今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5月完工。项目二期则在一期的基础上建设青梅展览馆、露营基地、亲水平台等,打造“十里梅廊,醉美春湾”精品线路,进一步完善春湾镇全域旅游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 罗天
通讯员 陈子玲 范绍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