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科

守护极小种群,我市打造资源冷杉“理想家园”!

时间:2025-04-05 14:09:00

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近年来,我市通过建好自然保护区,打造资源冷杉“理想家园”,加强科研攻关,做好资源冷杉保育和野外回归工作,培育资源冷杉幼苗5000多株,回归种植资源冷杉苗木680多株,确保了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扭转了资源冷杉野外植株数量持续减少的严峻态势。

资源冷杉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于1979年在资源县被发现而命名,是第四纪冰川在我国南方周期性进退的“活证据”,也是探索全球气候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实验材料。目前全国留存的资源冷杉成年树不到500株,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其濒危程度接近“极危”。

1982年,我市在资源县设立了银竹老山资源冷杉保护区,总面积4341.2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资源冷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经过多年建设,2016年,该保护区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后,我市又累计投资2700多万元用于保护区监测和基础设施建设。林园部门全面加强保护区日常管理,巡查覆盖率达100%,为资源冷杉的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4年,市林园局组织保护区联合广西植物研究所冷杉研究团队采用人工授粉育种技术,首次突破资源冷杉有性繁殖障碍,批量获得资源冷杉的活性种子,该技术先后获得中国、美国发明专利。11年来,研究团队累计培育资源冷杉幼苗5000多株,为资源冷杉野外种群的重建和恢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等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保护区围绕资源冷杉开展研究,并获得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开放基金项目和1个国际合作项目,为资源冷杉繁育提供了技术保障。

市林园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林园部门针对资源冷杉环境敏感性和生境特殊性的生物学特点,通过开展监测根系生长、土壤理化特性、环境特殊因子等研究,基本了解了其幼苗生长特性,并于2021年3月在保护区实施了第一期资源冷杉野外回归试验,将80株不同树龄的人工育种幼苗进行了野外回归,成活率达92%,回归试验获得成功。目前我市建设了13个回归基地,已回归种植资源冷杉苗木680多株,2025年预计回归1400株,为资源冷杉极小种群复壮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途径。

来源: 桂林日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