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民族复兴还是国家复兴,都离不开干部这一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支撑和引领。同时,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设备的迅速普及和全面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和全方位影响,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人工智能对干部教育培训理念重复、方法重组,带来了新契机新思路。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融合与运用,是新时代新征程肩负的光荣使命,必须走在前、做表率。
2023年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强调,要创新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浙江省、四川省也先试先行,相继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的政策文件。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技术正在催生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性重塑和根本性变革,其数据运算、场景模拟、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也为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干部教育训练质量与成效带来了新契机、新思路。
推动人工智能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深度融合,对组织者而言,能够有效解决人力不足、资金不足、资源不足等诸多困境和挑战,在人工智能的支撑和辅助下,能够对往年优质课程进行记录总结,能够根据学员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视频资料的回放和学习。同时,人工智能还突破了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研究的局限性、知识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老师,能够随时随地解答学生各方面、各环节的疑问和困惑,进而减少组织者外请师资等压力。对于参训学生而言,人工智能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影响涵盖培训前准备阶段、培训阶段以及培训后阶段,全过程、全流程,在参加培训前夕,基于人工智能能够充分了解每一名参训干部对于本次培训的理论需求、实践需求,在对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明确授课教师等。在培训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可以创设真实性的案例情境,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沉浸式学习和沉浸式培训。同时,参选干部还能够依托于人工智能数据搜索、数据分析优势和功能,查找相应的培训资料,夯实培训成效等。此外,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还能够打破传统干部教育培训“重过程、轻实效”的评估局限。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引入和使用,有助于构建更全面、更科学、更真实、更具体系化的培训评估模型,推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由“学时统计、成绩评估”到“效能验证”的颠覆式、革命性突破。
推动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训练的深度融合,要构建“AI+干部教育”新型多学科融合理论体系。授课老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每名学生对培训内容、培训主题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设置相应的跨学科融合内容。在人工智能的支撑和辅助下,授课老师能够进一步提升备课质量,强化案例应用和数据应用。同时,授课老师还可以结合AI技术和AI平台提前对授课内容、授课计划、授课进度等进行评估和判定,及时改正不妥当、不合理的地方,不断提升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推动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训练的深度融合,要聚焦智能化教育培训辅助。在教育训练前夕,要基于智能化终端,全方位了解参训对象的学历背景、专业技术、履历数据、培训情况、绩效考核、餐饮习俗,以及受训对象对于本次培训个人需求等多方面的结构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每一名特定受训对象的精准画像,以便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教育训练工作,努力让每一名学员都学有所得、满意而归。与此同时,还能够组织参训对象基于智能化终端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选修课,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授课老师等,在人工智能的支撑和辅助下作息,做好前期教育训练准备工作。在教育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虚拟场景构建优势。一方面,可以搭建重大舆情推演系统、构建AI突发事件舆论场景、构建自然灾害突发场景,通过情景化、真实性的情景模拟,让干部处于真实的突发情况环境中,做出一系列的决策和部署,不仅仅能够切实提升领导干部应对突发能力、应对舆论舆情、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让领导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广东沿海城市应对台风的工作场景,将参选干部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作为城市主官的角色,做好台风前期、中期、后期的决策部署和全过程应对工作,通过全过程、全流程突发事件处置模拟系统,还原各地方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场景,并根据学员的决策,生成事件的连锁反应,实现“决策—反馈—迭代”的闭环管理。一方面可以搭建全息教学场景。既可以结合VR、AR、MR等相关技术,打造三维的学习领域,实现经典历史场景的还原以及对未来预测的模型。比如,可以联合井冈山干部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和辅助下,可以建立以井冈山革命历史故事为主题的模型,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化参与三湾改编的历史事件,打造真实化、全真的教学场景。还可以引入数字交互系统,在人工智能的支持和帮助下,可以开发一系列具备相关领域知识的AI导师,来解答特定专业、特定领域的专业性难题,如中央党校引入的智慧导师系统,可以模拟特定领域资深教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有关党史方面的知识进行精准而有效的回答。一方面可以基于人工智能生成智能化教育培训影像资料。人工智能具有突出的数据存储、数据记录的功能,可以尝试推动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培训,在影像资料保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人工智能全过程、全流程对重要时间节点、重要班次、重要集体活动的记录,为每一名学员留下珍贵的教育培训影像。
推动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训练的深度融合,要推动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数字化平台。当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经逐步完善并正常运行,有效汇集了全国范围内各地各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新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PPT、课后作业等资源,为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教育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来自全国教育界的优质资源、联系到本地区跨区域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了人工智能的多方优势。一方面,要搭建全国干部教育训练、党的创新理论、党性教育、专业培训等优质课程平台,使全国各地方、各党校都能在该平台上享受到来自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推动相关的教学资源服务西部计划,更好地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干部教育训练能力和整体水平。一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数字化平台上推动数字导师项目,基于AI技术生成虚拟导师能够回答,在该平台上参训人员提出的困惑和不解,为参训人员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一方面,要尝试构建支持全国党校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互动的数字化虚拟平台,在该平台上,全国范围内各级党校工作人员可以围绕业务训练、培训内容、师资共享、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案例研发等进行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性、全国性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训练的深度融合,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智能评估模型。良好的教育训练评价是推动教育训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和指南针。一方面,要基于人工智能构建具有干部教育培训特色的评估模型,包括知识掌握情况、业务技能应用情况,思维培养升级情况、行为改变情况、组织效率情况等,通过五个方面全方位、全流程的评估和评判,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每一名参加教育培训人员的收获、成长情况。一方面要基于人工智能为每一名培训学员提供发展性评估报告,评估内容涵盖受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发言情况、创新意识情况等,并结合数据分析和问题分析,有针对性地为每一名参选学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包,实现由短期培训向长期服务的转向。一方面要基于人工智能做好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研工作,了解每一名学生对每节课授课老师、授课内容、授课成效以及培训期间后勤保障、纪律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并结合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优势,形成针对每一名授课老师后勤保障、纪律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为后续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案例支撑。
当前,人工智能与干部教育培训的深度融合尚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融合和应用,不仅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全面发展、迅速普及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打造专业化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由之路,需要各地各级党校统筹谋划、久久为功,努力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刘兴宇,工程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